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載入中

資料處理中

     民國88年發生921大地震,由於位在震央九份二山附近,中橫公路道路毀損相當嚴重,特別是谷關到德基水庫這一段,還有台八甲線壩新路口到德基段。在路工部份,邊坡崩塌里程達80%以上,高度有數百公尺,路基全部流失處多達26處,受創而造成路面寬度不足則有134處。此外亦有數座隧道坍塌或半毀,增加了搶修通車的難度。當時圍困在谷關的遊客約有上百人,在9月21日之後,一直受困到9月23日搶通台八線谷關往台中路線之後,才得以脫困。直到四個月後,也就是89年的1月18日,公路局德基搶修小組和谷關搶修小組,才接起這一段路線。但接起路線後並未馬上開放通車,由於其中有24公里屬極危險路段,只要下雨或有餘震,就會造成二次嚴重坍方。此時引起相當多媒體報導,多數集中在中橫公路生態問題,許多學者表示不建議開放通車,其原因相當多,包括中橫公路過去的使命在現代社會,多數已獲得解決,如交通問題、榮民安置問題等,此外尚有強行恢復舊觀後導致更嚴重的土壤流失到德基水庫問題,天然植被、造林計畫需要一同擬定等。
     然而公路局為了梨山地區居民通車問題(需繞道南投到西岸,要多花四個小時車程,觀光及果園生計大受打擊),依然擬定修復計畫,逐漸打通中橫公路谷關至德基路段,並提供中橫沿線居民使用暫時通行證。在93年5月底,已進入最後路面加封,管制站與監測系統測試階段。並擬定禁止高度超過三米六的車輛、聯結車、大客車通行,每日8到17點定時開放單向通車等,原預計在7月15日可實施;但7月的敏督利颱風引發的七二水災,中橫沿線花了超過新台幣二十億元剛修好的路段又大量崩塌,連台電設於沿路的六處發電廠都幾近全毀。於是行政院經建會舉行了聽證會議,名為「從大甲溪流域的未來評估中橫公路是否修建」,會中決議暫不復建中橫,讓山林獲得休息的時間。並推動恢復以中央山脈為主的國土保育計畫,只開放台電工程車輛通行。此舉引起梨山地區兩千多位居民的抗議,由於當時公聽會決議青山到德基的八公里路段要放棄修復(原路已完全消失),然而中橫其他路段卻都已搶修恢復舊觀,這一決議使得國土保育的理想自相矛盾,也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中橫有多個路段依然是時時崩塌,交通中斷影響當地觀光與經濟,讓中橫公路的水土保持問題變成相當重要的議題。 為因應梨山居民生計及對外聯繫,完成臺8臨37線(中橫便道)整修工作後,又歷經颱風災害中斷,最後於101年5月18日搶通完工,但僅提供當地居民、工作人員出入梨山地區,並限制通行車輛種類,尚未對一般民眾開放。 現在此便道已整修完成,通稱「中橫便道」(公路編號為「台8臨37線」),但沿線地質非常不穩,極易落石坍方,為安全起見,僅供梨山當地居民或在梨山工作的人員使用,以上欲使用便道者,必須先向便道所在地的臺中市政府申請,再由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谷關工務段(便道之主管機關)核准後始可通行。107年11月16日,臺中市政府開闢從谷關經中橫便道至梨山地區的865路公車(採預約制),但仍禁止一般各類車輛通行。 在各方單位的努力之下,107年11月16日終於有條件開放豐原客運865公車行駛,谷關至梨山每天往返三班次,才讓一般遊客能親眼目睹沿途美景,也為沉寂已久的梨山帶來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