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載入中

資料處理中

 

    • 台14甲線高山路段地質多屬頁岩層,岩層較為鬆軟,容易發生土石崩坍。為有效控制崩塌面積,目前多採用植生型框架並噴植快速生長的草種,如黑麥草、白花三葉草等,以達成短期穩定坡面之效。然而,隨著近年觀光人數增加,高山原生植物的棲息地逐漸受到外來草種擴散及人為踩踏等破壞,導致生態系統面臨威脅。
    • 為兼顧道路安全與生態保育,本次特別邀請台灣大學王俊能教授與梅峰農場研究團隊,針對該路段高山原生植物與外來種的分布與生長情形進行實地調查。調查同時也對高山育苗的環境條件與培育成果進行概略說明,提供未來生態復育的參考依據。
    • 此外,工務段同仁亦至現場實地參與學習,搭配植物辨識APP進行植物辨識與記錄,提升對外來種與原生種的辨別能力。透過實務與學術的交流合作,未來預計選用3至5種適合的原生草種進行邊坡復育,逐步取代外來草種使用,以減緩對高山原生生態的衝擊,實現公路工程與環境保育的雙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