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載入中

資料處理中

  • 一、項目名稱:工程類/工務段/佳作
  • 二、得獎單位:交通部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員林工務段
  • 三、得獎工程:台74線(26K~30K)東昇里路段增設匝道工程
  • 四、工程範圍:台74線(26K~30K)
  • 五、基本資料說明:
    • (一)工程概述
      • 台74線快速道路是環繞臺中市市區與橫跨彰化縣之環狀快速公路,為臺中市相當重要的生活圈道路,沿線行經烏日、南屯、西屯、北屯、潭子、太平、大里、霧峰等行政區,全長約38公里。 台74線(26K~30K)東昇里路段增設匝道工程於112年2月27日開工,採單箱式預力混凝土箱型橋梁設計,橋梁總長約400公尺,匝道佈設貼近主線,以降低鄰近住戶影響並減少用地徵收;新增本匝道後可減少繞行距離約2.6公里,服務鄰近當地里民便捷之聯外動線,促進地方發展。
    • (二)工程範圍
      • 本工程位於台74 線太平往霧峰方向,由環中東路五段增設南入匝道銜接台74線主線,其計畫位置鄰近東區、太平區及大里區等行政區。
    • (三)工程效益
      • 本計畫完工後將可達成下列目標:
      • 1.串接東區、太平區及大里區之聯外動線,提昇道路服務水準。
      • 2.疏緩地區道路交通負荷,減少居民聯外繞行時間。
      • 3.有效發揮整體路網運輸效能。
    • (四)安全衛生管理概念及優點
      • 主辦機關:
      • 1.本工程平面道路拓寬及匝道新建工程界面屬不同權責,由主辦機關代辦臺中市政府轄管之平面道路工程,施工界面統一管理,提升工程進度及降低施工介面所造成風險,且避免對交通造成二次衝擊。
      • 2.既有管線(台電、中華電信、自來水及瓦斯等)交織,為統一掌握管線遷移之期程,主辦機關定期召開協商會議(多達20次以上)予以控管,亦要求承包商每月協議組織會議邀集各管線單位參與,除有效控管各單位管線遷移作業外,工區相關危害一併研討及防範,偕同達成無破水管、無漏天然氣之目標。
      • 3.高風險項目實施「首件檢查」,針對上下設備、場撐支撐架、懸臂柱頭版、懸臂工作車等工項進行全面行檢查。所施作之第一座上下設備及各工法第一座設施,稱為首件樣本,後續工作施作即以此為樣本作為標準繼續施作。
      • 4.為提升勞工熟悉高空工作車操作(確實佩戴安全帶及落實作業計畫等),並防止人為操作不當造成職業災害,於本工程辦理高空作業及吊掛作業安全觀摩會,讓相關人員加強安全管理並採取相關防災措施。
      • 設計單位:
      • 1.本工程於既有道路施工,匝道橋梁與平面道路交織,考量降低交維及維護用路人安全,採用懸臂工法跨越既有平面道路。
      • 2.既有台74主線為允許重型機車行駛之道路,本增設匝道工程與既有主線之間需設置縱向伸縮縫,傳統縱向伸縮縫為角鋼外露,本工程採用改良式縱向伸縮縫,角鋼隱藏於結構內再填補瀝青膠,可有效降低汽(機)車遇雨打滑之情形。
      • 3.考量本工程屬鄰路作業且施工空間狹隘,橋梁下部結構方案評選採用樁基礎以減小基礎板 ,降低交維範圍,以維護用路人及施工人員之安全。
      • 4.墩柱鋼筋施工使用支撐樣架 ,避免鋼筋因外力或綁紮不當而倒塌。
      • 監造單位:
      • 1.監督查核予以四化制定:檢查程序制度化、工序拆解流程化、檢查項目標準化、抽查記錄表單可視化,有效輔助監造人員進行查核。
      • 2.監造單位每月召開職業安全衛生會議暨施工協調會,針對近期常見缺失及高風險作業項目之降低風險對策檢討,利用施工網圖管制高風險作業進場時間,確保作業前相關計畫書圖皆核定。
      • 3.監造單位依據施工廠商所提之施工規劃階段施工風險評估報告製作安全衛生監督查核計畫,並依加強公共工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作業要點第12點明定高風險查驗點,將丁類危險性工作、高風險查驗點◎納入監督查核計畫,每月職安會議時檢討上月統計缺失情形,並分析缺失原因,有效預防高風險作業之危害。
      • 4.督導建立工區車輛通行證管制,無通行證車輛禁止進入工區。包含配合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增訂之第128-9條,自一百十三年一月一日起高空工作車操作人員,應指派經特殊作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人員操作,要求廠商將操作人員之結業證書列冊備查等事項,均納入管制範圍。
      • 施工單位:
      • 1.配合本工程執行且優化施工人員通行服務(北工區及南工區連結性) ,於工區範圍內設置『施工人員行穿線及按壓式號誌』,以提升施工人員安全性。
      • 2.考量本工程屬鄰路作業,為強化施工圍籬之穩固,於公區範圍內設置『創新型鋼式護欄圍籬』,以提升耐風性及抵抗車輛撞擊,予以維護施工人員安全。
      • 3.懸臂工作車之鋼棒採統一尺寸之錨定鋼棒,以顏色區分避免操作時誤判,並設置全時後拉鋼棒自動監測系統,確保工作車全時安全性;跨越平面道路施工(立體交叉)屬高風險作業,採全防護措施,以達一石不穿、滴水不漏之目標。
      • 4.全面採用臺灣職安卡實施進場管制,並採用職安署AI人臉辨識系統結合台灣職安卡人員定位系統實施門禁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