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載入中

資料處理中

109年度交通部公共工程優良工程獎/土木類第5級佳作-谷關段
  • 一、項目名稱:109年度交通部公共工程優良工程獎/土木類第5級佳作
  • 二、得獎單位: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谷關工務段
  • 三、得獎路段:台21線0k~17k+463(天冷~國姓)
  • 四、基本資料說明:
    • (一)參賽路段全長17.463公里,位於台中市新社區境內,此路段為中海拔山區丘陵道路,其間山巒疊翠、果樹翠漫,時有雲霧繚繞變幻,又蘊含豐富生態物種,且1.1k為著名景點白冷圳歷史渡槽。因而構思以「春品桃李、夏賞閒雲、秋懷古思、冬尋梅徑」為軸,以「梅雪森悠,雲嶺綠徑」之公路主題為規劃方向為策略,達到道路景觀系統性規劃改善兼顧民眾休閒旅遊,讓用路人可停憩、親近、眺望及駐足,體驗天然景觀及豐富歷史人文地景。
    • (二)山區路段營造手法皆採自然元素為主,且兼顧多孔隙及呼應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特色,然路廊腹地十分有限,能供綠美化改善之點位更是稀少,且往往需洽請他機關或私人提供土地使用同意,取得土地使用的前題,通常以低度開發為原則,混凝土構造漸被排除。爰此,谷關段以過往獲獎實績,加之先進的永續景觀理念,打動了在地的土地所有人;同時經過多次協調,在地里長加入勸說公務機關等,終於取得各隙地營造之同意,其間也曾先拜會校長、主任及在地社區發展協會。而後,導入解說牌面加值永續教育。
    • (三)而為使設計更臻周延,在細設階段即採現地成果模擬圖,利於具體傳遞設計概念及檢討設計細節,提升設計周延性及品質提升。
    • (四)在施工階段,則採加強稽核及有效動員督導之策略,以提升品質成果,具體提升方式擇要如下:
      • 1.提升綠美化植栽本質固本作業,運用改良手法減碳環保。
        • 不利植栽生長位址配合更換客土,土壤的配合取樣送驗合格後進場,確保土壤有機質、pH值、土壤質地均符合標準。
        • 現地土壤取樣檢驗後,以農委會核定蔗渣有機質肥料加量補充,改良期間並配合pH值 檢試儀器,確認土壤酸鹼值在標準範圍內。
        • 植栽品質源頭控管,實地至苗栽場量擇選後並儘速至栽植附近進場適應氣候。
      • 2.施工過程配合各工項的抽查流程及隱蔽處的施工檢查作業,材料抽檢送驗頻率嚴格要求,對於未符形式外觀或施工不確實,召開現勘會議,明確告知,督導廠商照程序改善至符合規定。
      • 3.基地開挖後臨溪側不穩定邊坡,透過穩定分析後以增加植生土包袋手法綠化,適度栽植吸引蝶類與螢火蟲之植物,供其覓食與棲息,達營造多孔隙昆蟲棲息地。同時也保留在地拱形解說牌面,展現隙地完美與古蹟併存。
      • 4.施工前利用訪談及收集當地環境資料,了解生態環境後,請施工廠商收集分類後, 利用修剪與剩餘的樹枝、竹子、石頭、磚塊等,設置昆蟲旅館,達到串聯與連結生物棲息地功能。
  • 五、評選優良理由說明:
    • (一)監造計畫開工前即核定,符合管制時程。
    • (二)本工程為台中市新社區轄區範圍省道臨路側隙地,辦理景觀綠美化及改善規劃設計,依在地人文生態環境特色,營造亮點路段,增進道路安全、舒適、美觀及周邊休閒遊憩據點發展,對於公路景觀後續改善有正向意義。
    • (三)利用多年試辦生長開花低維護植栽,配合精進施工過程抽查作業,創造公路亮點。
    • (四)工程材料多元,納入綠能透水、環保素材及在地元素取材運用,融合現地特色營造生態。
    • (五)苗栽準備時即對入侵外來種宣導防治,並配合苗栽暫置場自主管理,維護現地環境生態。
    • (六)與在地商家、機關及民眾協調廣告招牌拆除,營造視覺景觀通透及兼具行車及遊憩安全。
    • (七)每日施工前確實辦理危害因素告知並落實紀錄,並依交通部最新規定辦理施工日勤前教育。
    • (八)即時配合工地展開現況調整工項,如1.1k臨溪側邊坡設置植生客土袋,達環境綠化功效。
    • (九)設計考量現場作業安全性,編列相關安全作業費用,如交維設施、GIP護欄與救生設備等,並確實於施工有效維護職業施工安全。
    • (十)施工單位結合空拍技術運用於施工及材料運用科技,協助了解清除整地後的周邊概況與現場放樣準確性。
  • 六、相關照片:
  • 科技運用-以空拍方式輔助環境調查科技運用-以空拍方式輔助環境調查
    落實施工檢查-蜂巢格框落實施工檢查-蜂巢格框
    工地密度試驗工地密度試驗
    局代部稽核局代部稽核
    金質獎初評現勘金質獎初評現勘
    台21線1k+100生態邊坡穩定台21線1k+100生態邊坡穩定
    台21線11k+700 改善後視域通透明亮台21線11k+700 改善後視域通透明亮